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

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,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,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: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,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,我杀穿高武!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,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,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:我,人间武圣,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

应天是大明的龙兴之地,也是他们这群人的起家之地啊。

他们的半辈子,也同样是在这里度过的。

之前还不觉得什么,这真要走了才发觉,是如此的难舍。

这时朱雄英出来说道:“皇爷爷才不老,您和皇祖母都能长命百岁,以后日子还长着呢。”

“况且洛阳和应天有水运连通,往返非常方便,您以后可以随时过来走走看看。”

看到宝贝孙子,朱元璋心中的惆怅顿时消去了许多,笑道:

“哈哈,还是英儿会说话,那皇爷爷就努力活到一百岁。”

皇帝情绪好转,群臣才敢说话,纷纷发表自己对应天的不舍。

然后就是对新都的期待,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
陈景恪默默的站在后面,他对应天也有极深的感情。

毕竟从出生到现在,也在这里生活了十八个年头了,骤然离开自然有诸多不舍。

最不舍的其实还是老一辈,陈远和冯氏两口子走的时候,那才是一步三回头。

不过他们并不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走的,而是提前半个月就由福清带着去了洛阳。

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。

不只是他们家,大多数人家其实都是如此,先一步派人过去打理。

等他们到了,可以直接入住。

只不过人家家大业大人口多,可以派遣管家之类的过去。

陈家人丁稀少,只能福清亲自过去。

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,感慨了一番之后,很快就收拾情绪下令开拔。

船队缓缓启程,从长江进入大运河一路向北。

而这也意味着,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,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格局即将呈现。

等路过山东段的时候,朱元璋站在船头说道:

“京都放在洛阳,确实很有必要恢复隋唐运河,不知道白英那边计划的如何了。”

陈景恪回道:“早就计划好了,只是大明连年征战,内部又变革不断,实在不宜上马大工程了。”

朱元璋点点头:“这几年确实苦了百姓了,接下来你可有什么大计划?”

陈景恪摇头说道:“暂时没有了,我准备好好经营书院。”

开书院传授新式学问,这是早就计划好的,朱元璋也同意了的。

就连书院都有朝廷亲自筹建,和洛阳新城一起修筑的。

所以朱元璋并不奇怪,而是挥退跟在身边的人,问道:

“你对大明接下来的政策,有何建议?”

陈景恪说道:“有,我建议接下来五年,大明以休养生息为主。”

朱元璋眉头一挑:“哦?这和你以前的激进完全不同啊。”

陈景恪解释道:“说起来也不怕您生气,以前的大明在我看来,就像是一座四处漏风的房子。”

“虽然您已经在尽力修补了,但您实在不擅长修房子。”

“表面看这座房子在您的修缮下已经稳固了,实则留下了大量的隐患。”

“在这种时候,我只能用激进手段将有隐患的地方拆除,然后重新夯实地基,并重新加固。”

这话要是别人说,朱元璋肯定会嗤之以鼻,什么玩意儿也敢说咱的政策有问题?

但陈景恪说,他却觉得理所当然。

“是啊,若非你出现,咱还不知道大明有如此多的隐患。”

“你现在建议缓一缓,可是觉得地基已经夯实?”

陈景恪点头回道:“是,也不是。如果大明的目标是汉唐,这些已经足够了。”

“要想走的更远,想实现帝国计划,还需要做的更多。”

朱元璋并不意外这个答案,而是继续问道:“那为何你要缓下来呢,需知时不我待啊。”

陈景恪回道:“张弛需有度,之前我们连年对外征战,内部又进行大变革,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。”

“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好好歇息一下了。”

大明连年征战,国库和民间都已经没有存粮了,再打下去就会陷入汉武帝的窘境。

内部变革虽然都比较顺利,但也带来了动荡,极大的影响了生产力。

比如强迫百姓迁徙,虽然稀释了部分地区的人口,让更多百姓分到了土地。

可那些土地不会自己长出粮食,需要人花费三五年的时间,把荒田改造成良田,然后才能生产出粮食。

说白了,大明表面看强盛无比,内里实则已经被掏空。

现在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。

“而且很多新法的推进其实并不彻底,很多地方依然是新旧法并行……”

“大明也需要时间将新法贯彻到每一个人……”

“开海之后必然带来工商业的发展,朝廷也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……”

“交趾需要时间才能消化,楚国也需要时间才能打造好……”

“云南那边的土司叛服不定,也需要时间去处理……”

“这一切都需要时间,而这个时间我预计是五年。”

“所以接下来五年,大明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政治环境。”

朱元璋眼睛里露出一丝赞赏,继续问道:“为何是现在呢?”

陈景恪回道:“因为北元,不把北元彻底打痛,他们是不会让我们休养生息的。”

“而且我们休息的同时,他们也在积蓄力量……”

“到时候双方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拉扯中去。”

“现在永昌侯一举击溃了北元王廷,虽然让伪帝逃走,但直属于伪帝的部众损失惨重。”

“他已经无力再弹压下面的大贵族……”

“据我所知,也速迭儿一直对汗位虎视眈眈。”

“如果我是他,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”

“所以接下来几年,北元内部大概率会陷入内乱。”

“这正是我大明坐山观虎斗的好时机。”

朱元璋反问道:“难道大明不应该趁此机会扩大战果吗?”

陈景恪摇头道:“如果大明继续进逼,面临生死存亡,他们反而会放下成见联合抵抗。”

“只有他们感觉安全了,才会斗的更狠。”

“不过草原人有个习惯,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收获人心,必然会南下劫掠。”

“所以我推测,接下来几年有志于竞争汗位的草原大部落,必然会频繁南下叩关。”

“大明最好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。”

“而且咱们也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计划了那么久的碉堡网计划,也可以慢慢的实施了。”

朱元璋终于大笑道:“哈哈……好好好,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宰相了。”

(本章完)

目录
新书推荐: 封地一秒涨一兵,太后你该如何是好? 家父汉武,子不类父? 御史大官人 大秦: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!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:袁神,启动! 穿越:从八佰到巴顿 我真的没打算造反 大宋第一侯 三国:从杀人亡命开始
返回顶部